院长论坛 法润苗乡 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圆”
栏目:院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5-05-23

  习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促团结、谋发展过程中,夯实法治基础,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认同感,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县辖4镇3乡,苗族、彝族、瑶族等16个少数民族在此和谐共生,共同勾勒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貌。近年来,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屏边法院”)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司法实际,深入践行习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用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筑牢法治根基。

  法院基础设施是司法工作高效运转的硬件支撑,屏边法院通过打造多个功能性场所,为履行审判职能、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厚植党建品牌内涵,坚定司法使命担当。屏边法院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共促。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党建+司法+服务”工作模式,塑造“天平向党法润苗乡”党建品牌。组建专业化执法团队,优化审判团队格局,全面促进党建工作和司法审判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法院文化窗口,构筑党建红色堡垒。屏边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习法治思想,打造法院文化窗口。党员活动室是党建工作核心阵地,党员干警在此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荣誉室陈列着法院过往的荣誉,激励干警以更高标准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文化长廊融合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干警法治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深植法治发展根基。屏边法院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借助信息技术统一管理执行案件,提高执行效率,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打造数字审委会会议室,安装数字化系统,实现审委会工作智能化,提升案件决策科学性。设立民族调解室,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专业调解为手段,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纠纷。升级改造科技法庭,建设5个融合法庭,推动庭审数字化转型,提升庭审质效。设立家事调解室,聚焦家庭矛盾,赋予司法人文关怀,让司法工作全方位服务群众生活。

  屏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寻求契合当地实际的司法模式,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践行司法为民,打造多元解纷新机制。屏边法院构建“党建+诉前调解”工作模式,成立诉前调解党员先锋队,秉持“小案不小办”理念,重点攻克涉众型矛盾纠纷,提高纠纷解决效率。立足职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从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方面赋能,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调解能力。同时,主动与各级调解组织建立紧密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解纷网络,针对各类纠纷实时研讨、协同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开展巡回审判,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屏边辖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高山横亘连绵,树林茂密,交通不便,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屏边法院根据地理和民族分布特点,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巡回审判点,指派“双语”法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少数民族语言审理案件,并通过以案释法,向周边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既方便群众诉讼,又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创新普法宣传,法治理念润人心。屏边法院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发挥“双语”法官优势,拍摄“苗汉双语”原创普法视频。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利剑护蕾”行动,聚焦青少年普法工作,组建“法护花蕾”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该县10余所中小学的6000余名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庭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习指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屏边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工作中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

  锲而不舍厚植法治营商沃土。屏边法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构建“法院+金融”联动长效机制。联合金融机构召开联席会议,探索运用“预查废”机制,助力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建专业法官团队深入企业,围绕企业经营常见法律问题精准普法,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办理涉企案件时,坚持高效、公正原则,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常态化涉企服务制度,深入挂联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办实事。

  矢志不渝践行“如我在诉”。屏边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选派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业务能力强的干警值守,为少数民族当事人提供贴心的法律咨询和帮助。深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法庭接入专网,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方便偏远地区群众线上办理诉讼事务。在全县设立7个“共享法庭”,突破空间限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司法服务,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笃行不怠助力城乡基层治理。在处理涉民族事务矛盾纠纷时,屏边法院联合社区等力量开展工作。发挥该院和平人民法庭作为“前沿哨所”和“桥梁纽带”的作用,多元协同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城乡基层治理新典范。注重收集涉民族事务矛盾纠纷中的典型问题,通过精准调研,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促进民族事务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同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法治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屏边法院始终聚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创新司法举措为动力,走出了一条特色法治之路。未来,屏边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法治思想,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屏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法治阳光下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