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论坛 司法引擎 “三聚焦”赋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
栏目:院长论坛 发布时间:2025-05-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中央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所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审判职能,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指导调解、多元解纷及纠纷防范等工作,充分发挥法院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为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司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领导下的社会矛盾治理体系之中。

  强化党建筑基,凝聚解纷合力。新会法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建立“法院+”党建结对机制。牵头整合妇联、司法所等单位,组建“解纷合作社”,以点带面,扎实履行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推动结对共建的“行动支部”积极参与城乡基层治理实践,构建城乡基层治理共同体。以打造优质党建品牌为着力点,先后推出“村巷法官”“少审爱立方”“法泽归雁”等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将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

  融入治理格局,发挥制度优势。在党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万人成讼率”被纳入辖区平安考评指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参与、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大格局逐步形成,推动重大、疑难、复杂矛盾联席会商常态化,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新会法院主动对接基层自治组织,协助党委政府开展“无讼村(社区)”建设,为城乡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法庭建设,夯实战斗堡垒。新会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联动区委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建立“三所一庭一中心”协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前端化解。该院会城人民法庭指导调解的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为基层法庭建设树立了标杆。

  新会法院切实落实指导和支持人民调解的法定职责,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提供智力支持与法治保障,借助基层多元力量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壮大解纷“朋友圈”。新会法院积极推进“法院+”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建设,搭建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建设工程等11个领域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立市场化调解机制,引入“和顺调解中心”参与诉前调解工作。聘任81名行业特邀调解员,组建由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居干部、乡贤、退休干警构成的示范指导调解队伍。针对辖区红木家具、不锈钢特色产业重点行业领域的用工需求,挂牌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办结涉劳动(工伤)类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案件1237件,涉案标的额达6049万余元,主动履行率高达98%,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打造共同解纷“新样板”。新会法院组织调解员、网格员分批进法庭跟班轮训,以示范调解精准提升其调解能力。围绕矛盾起源、处理措施、处理结果,全过程记录化解纠纷经验技巧,为村居“两委”化解类案纠纷提供参考。对于涉众、涉民生类纠纷,运用“示范诉讼”打造解纷样本,引导当事人参照示范判决或调解结果协商解决纠纷。2024年,该院以“示范诉讼”实质化解逾期交楼、物业服务、预付款等纠纷956件。

  驶上数智赋能“快车道”。会城法庭创新开设“和润码”平台,将二维码发至村居社区19个站点试运行,收集反馈信息;率先对接进驻广东省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吹哨响应处理”机制。发挥两平台上报、下达功能,实现法庭与基层组织双向吹哨、矛盾纠纷高效疏导。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第一时间办理司法确认,实现分层过滤、源头化解,努力做到“隐患不出网、纠纷分级调、案件诉前解”,切实筑牢城乡基层治理的法治防线。

  新会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全过程研判预警,坚持审理与治理并重,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大数据作为矛盾纠纷“晴雨表”和社会发展“风向标”的作用,做好司法审判的“后半篇文章”。

  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保障支持。新会法院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针对基层多发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制定审判指引文件,并常态化发布各类纠纷审判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巡回审判、送法下乡、邀请基层干部群众旁听庭审、以案释法等方式,加治宣传力度,促进纠纷化解。

  运用司法数据,助力决策参考。新会法院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共向党委政府、属地镇街报送辖区诉讼情况及指导调解分析报告24份,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对于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发风险提示函,进行提醒警示,防止衍生重大案事件。联合新会区人民检察院建立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联发机制,畅通“发前沟通”和“发后跟踪”渠道,促进与被建议单位达成共识,夯实司法建议落实基础。2024年,该院共发出各类司法建议书48份。

  丰富普法形式,培植法治信仰。新会法院充分弘扬辖区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注重挖掘梁启超先生“乡治”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启超家风课堂”“法治圭峰”“邑企解”等普法品牌,每季度定期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产业园区活动,将法律知识和多元解纷方式送到群众身边。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为城乡基层治理营造浓厚法治环境。

  下一步,新会法院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方位支持辖区综治中心高效发挥矛盾预防与化解功能,深入推进“抓前端、治未病”工作,助推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