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
栏目: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5-09-01

  :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荆楚网、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恩施州人民广播电台、恩施晚报、恩施州人民政府网、恩施新闻网、云上恩施、恩施日报知恩等。

  “十四五”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州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民科学素质有较大提升。为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个恩施州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暨主场活动将于9月5日在来凤县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介绍恩施州科普月活动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荆楚网、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恩施州人民广播电台、恩施晚报、恩施州人民政府网、恩施新闻网、云上恩施、恩施日报知恩等。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州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兴炼先生介绍“全国科普月”的相关背景,以及恩施州科普月的总体活动安排。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恩施州科协工作和科普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习多次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每年9月设立为全国科普月,成为开展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法治保障。从“全国科普日”到“全国科普月”,这不仅仅是周期的延长,而是科普工作形式上的一次突破,既让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又为科普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

  9月份我们即将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恩施州科协将认真履行《科普法》赋予的职责使命,集中9月这一个月的时间,联合州直各相关部门和各级科协组织,组织策划了系列科普活动。目前,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我们将加强工作统筹和部门协调,共同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一场富有恩施特色的“科普大餐”。

  首先是主场活动安排。9月5日,恩施州将联合湖南省湘西州在来凤县举办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式暨主场活动。本次主场活动将呈现以下特色:一是凸显“大科普”工作格局。湖北恩施和湖南湘西都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州地域相近、民俗相通、人缘相亲,本次跨区域开展科普合作,将进一步整合两地科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推动两地科普融合发展。二是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两州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联袂打造的互动流动体验场馆,将会让公众一站式体验声、光、电、无人机、机器狗等科技展品,特别是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还将通过科普短剧展演、科普网络知识竞赛、科普展览互动等多元形式,形成线上线下呼应的“联动体验”。三是丰富“多领域”参与主体。主场活动现场,20多家单位将共同宣传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科普知识,部分学会组织将带领医疗专家现场免费义诊,恩施州老科协也将同步开展急救自救、近视防控、心理健康科普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另外还有联合行动安排。按照首个恩施州全国科普月总体安排,我们将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全州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科普基地、科普媒体、科技馆、农技协等科普主体的人才、资源、阵地优势,着力打造系列重点特色活动。一是部门协同联动。各有关单位将围绕相关领域、特定主题,组织开展品牌性、主题性科普活动。例如,州及县市气象局将在9月集中开放气象科普馆、观测站,在学校社区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和防御科普;州委老干部局将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智能技术应用、防诈骗科普宣传讲座;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州教育局、州科协将联合举办恩施州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二是科普阵地赋能。科普月期间,全州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将立足自身特色和科普资源,策划主题展览、讲座、研学及参观活动,为公众提供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各地科技场馆将组织形式多样的“趣玩”科技馆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技小制作、小实验会融入观展体验过程;各地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也会在活动期间与大家见面。三是科技专家聚力。我们将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群团特色和科普月平台聚合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服务队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实施“荆楚科普大讲堂”、科学家精神宣讲进校园、科技咨询与培训、科普知识推广等活动,展现多元主体履行科普责任的生动实践,助力恩施州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谢谢冯兴炼先生!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记者:科普已经融入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备受群众关注,能否介绍一下恩施州“十四五”期间科普工作的整体情况?谢谢!

  感谢记者提问。科普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十四五”以来,恩施州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州委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科普恩施”建设,科普工作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科普“品牌矩阵”逐渐凸显。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这五类重点人群,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举办了多形式多样化科普活动。连续多年开展的恩施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健康科普大赛、“科技促春耕”等,逐步打造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品牌科普活动。“十四五”期间,恩施州全国科普日活动三次被中国科协表彰为优秀活动,多项赛事作品在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普短视频大赛等赛事获奖。州科协先后承办了省级“流动科学课”、“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荆楚科普大讲堂等重点科普活动,陈焕春、龙乐豪、容易、樊萍等一批院士、专家学者走进恩施,开展科普讲座,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超1500场次,覆盖群众30万余人次,开展网络知识竞赛7场,参与人数50万人次。

  二是科普“根基底座”不断筑牢。“十四五”期间,我们持续强化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科技馆建设和改造升级,恩施州微型科技馆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科技馆进一步提档升级,持续免费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3轮,覆盖全州8县市,科普大篷车进学校、进乡村120余场。聚焦群众需求,打造各级科普基地,共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1个、州级科普教育基地117个。

  三是科普“立体格局”初步构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在组织领导、完善制度、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构建多位一体、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出台《恩施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部署、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州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科协、教育、农业、卫健、高校、科研院所等活动联办、资源共享,科学教育、科普赛事、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蓬勃开展,科普工作模式日益成熟,形成了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建好科普人才队伍,组建州、县、乡三级科技志愿服务队200余支、科技志愿者1.5万人,累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

  恩施州科协将持续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创新热情,为推动我州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科技工作者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力军,能否对全州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状况进行一下介绍?谢谢!

  感谢记者提问。为全面掌握恩施州科技工作者队伍状况,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州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面向省直在恩单位、州直单位、八县市及州高新区,涉及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农业、工业、通讯、交通等多领域科技工作者,总计回收有效问卷4501份。通过调查反映出,我州科技工作者队伍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州科技工作者总数为3.63万人。在3.63万名科技工作者中,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是中流砥柱,其中2635岁者占比34.59%,3645岁者占比28.42%,4655岁者占比27.44%,三者合计超过90%。本科及以上者占比达77.52%,其中本科62.79%、硕士8.82%、博士5.91%;有23.01%的科技工作者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二是科技工作者科研活跃度和创新活力度持续提升。在科研论文发表方面,我州有6.62%的科技工作者在国际期刊(SCI/EI)发表1-2篇,有1.91%发表3-5篇;有11.13%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2篇;有22.44%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内普通期刊发表1-2篇。在学术交流方面,49.08%的科技工作者参与过线%参与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论坛,22.95%参与过科技竞赛与创新赛事。不同学历群体中,博士群体参与学术交流最为活跃,其中21.05%每年参与3次及以上学术交流,64.66%参与1-2次;青年群体表现积极,25岁以下群体中有20.43%参与高校/科研机构访问交流。

  创新活力度主要体现为科研成果转化初显成效。在硒食品精深加工领域,31.25%的科研成果已实现应用;在生态文化旅游领域,23.77%的成果纳入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形式日趋多元,22.51%选择自行实施转化,16.95%进行成果转让,11%参与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转化活跃度较高,39.76%自行实施转化、45.78%进行成果转让。

  三是科技工作者服务主导产业作用日益显现。从科技工作者的行业分布看,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中科技工作者占比达到了35.24%,其中生物医药、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占比分别为13.51%、9.94%、8.85%、2.94%。围绕硒食品精深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科技工作者聚焦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开拓创新。在硒食品加工领域,31.25%的科研成果已实现应用,53.85%集中于硒农产品及加工领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中,23.77%的成果应用于康养度假、生态旅游等场景,清洁能源产业有46.88%的成果具备转化潜力。

  州科协将持续关心关注科技工作者状况,积极当好党委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连心桥”。谢谢大家!

  记者:据了解,恩施州老科协也将同步开展科普月系列活动,能否介绍一下协会组织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有哪些?谢谢!

  感谢记者提问。恩施州老科协是由全州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技工作者团体自愿结成的全州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州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协会自2024年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普及、科技咨询、思想智库、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银龄科普科智”公益行动。在全州首个“科普月”期间,我们将积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着力推动健康科普融入百姓生活。

  一是实施“守护银发健康”科普行动。我们将组织协会医疗专家下沉利川苏马荡、建始花坪等旅居人口集中区域,开展义诊活动和急救培训,提升服务旅居人群,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和防意外急救能力,为恩施州打造全国康养基地、促进旅居产业发展赋能。组织协会专家走进老年大学课堂,举办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助力提升老年人群自我保健水平和老年生活质量。

  二是实施“科普进社区”公益行动。我们将以“情暖一老一小、健康相伴同行”为主题,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社区,通过实施公益义诊咨询、急救培训活动等形式,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助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和生命守护能力。

  三是实施“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行动。我们将助力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组织协会眼科专家持续开展近视防控知识宣讲和八类青少年眼病筛查,对眼病困难人群实施“启明行动”公益救助。积极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组织心理学专家围绕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有效沟通等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从而提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四是实施“银龄献智”提升行动。策划举办“老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发布倡议书等方式,进一步鼓励全州老科技工作者发挥特长优势,参与社会化服务,助力恩施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好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主持人:谢谢杨方列先生!今天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心关注,如果各位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会后与州科协联系。后续2025年“全国科普月”的相关活动也请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