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1!河南高校一团队在国际顶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五分钟速览高校动态】
栏目:科研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20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深入探究,系统阐述了NSCLC患者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明确揭示出患者在耐药机制方面的潜在差异,并开发出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与转化价值,有望为NSCLC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张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和资助。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十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本届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987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等诸多政策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协推出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应运而生。

  据统计2022-2024年度三类项目获批情况,985高校实力领先。从项目总数上看,清华大学以超1000项的成绩拔得头筹,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第二、三位。

  非“双一流”高校中,南方医科大学项目总数最多,其次是重庆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项目总数超过100项。

  ■4月2日上午,武汉大学召开“数智武大”2025年第一次工作推进会暨第一季度网信工作会议。校长张平文,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校党委副书记屈文谦,副校长朱德友、何莲、陆伟出席会议。张平文肯定了各单位的工作成效,对发言单位的工作汇报进行逐一点评,对纵深推进“数智武大”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服务融合提出新要求。他表示,要以2025深化改革年为契机,纵深推进加速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共享”治理体系,打造智慧教育生态,为国家数智教育改革和数智人才培养提供武大方案、贡献武大经验。张平调,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数智房产建设,增强房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细化校园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 切实提高学校内外及周边环境质量;把握数智技术与文科教育的内在联系,推进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

  ■4月2日,江汉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举行,这是双方合作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江汉大学校长景新华、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总裁卢永平见证签约。江汉大学副校长刘继延、华为武汉业务部总经理姚传磊作为双方代表签约。本次合作签约旨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数字中国建设规划,推进双方深层次合作发展,打造产学研合作新典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务实高效地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科技自立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逐步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实现双方合作共赢与高质量发展。

  ■4月3日下午,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题调研指导基层学院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总结讲话时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建“双一流”的重要抓手,学校将重点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他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化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作表率。二是要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抢抓机遇,努力跻身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赛道。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模式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塑。这场变革对全国高校来说,基本上都是新课题、新起点、新赛道。面对同一起跑线,学校必须抢抓机遇,统筹全校上下,合力开辟新赛道,努力争取领跑新赛道,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工大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4月2日下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曹玉升、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毅兵一行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就“南水北调工程进课堂”“南水北调品牌进校园”工作开展调研交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校长刘俊国亲切接见了曹玉升、司毅兵一行。副校长张志增主持座谈会。与会双方就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水文化产品设计推广及其他合作事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交流,为未来的合作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调研期间,曹玉升、司毅兵一行参观了学校水文化馆。

  ■近日,安阳地区高校图书馆“AI时代图书馆发展方向”研讨会在安阳师范学院举办。安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孙金伟,安阳市图书馆、安阳地区7所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研讨。孙金伟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强调学校始终坚持“技术赋能教育”的发展理念,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纳入学校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学校致力于通过构建“云端资源+智能终端”服务体系、打造古籍文献数字化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推动图书馆从传统的知识存储中心向现代智慧服务枢纽转型,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知识服务。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智慧图书馆建设”“AI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加快推进服务转型升级。